蟲害-蟑螂
蟑螂,是昆蟲綱、蜚蠊目的昆蟲概稱,由發現的化石得知,遠在石炭紀 (Carboniferous) 就已經有蟑螂的蹤影,比恐龍還早出現在地球上。甚至有人大膽預言:即使人類未來滅絕,蟑螂仍然會存活在地球上。台灣人熟知的別稱:「小強」,很貼切地表現了蟑螂的強韌生命力。全世界蟑螂種類有數千種,大多數是生活在野外的種類,生活在腐植層、朽木、石頭下,靠著取食碎屑與訪花維生,有些種類例如澳洲的犀牛蟑螂還被飼養當作昆蟲寵物;只有極少數種類的蟑螂成功入侵並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成為重要的衛生害蟲。
居家常見的蟑螂包括美洲蟑螂 (Periplaneta americana)、德國蟑螂 (Blattella germanica)、澳洲蟑螂 (P. australasiae)、棕色蟑螂 (P. brunnea)、棕帶蟑螂 (Supella supellectilium)、花斑蟑螂 (Neostylopyga rhombifolia) 等,這些種類都是世界性廣泛分佈的物種,美洲蟑螂、澳洲蟑螂與棕色蟑螂屬於大型,德國蟑螂與棕帶蟑螂則是小型蟑螂。
在台灣居家環境最強勢的是美洲蟑螂與德國蟑螂,不過棕帶蟑螂有逐漸擴張的趨勢。
蟑螂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從若蟲期的小蟑螂經過數次蛻皮後變為成蟲,雌成蟲交配後再產出內含有許多卵粒的卵鞘。卵鞘給予蟑螂卵很好的保護,殺蟲劑沒辦法滲透到卵鞘裡,所以發現蟑螂卵鞘除了直接移除外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大小蟑螂都會對我們造成困擾,所以兩者皆是防治目標。
蟑螂的生活史 (life cycle)
蟑螂對我們的負面影響主要是接觸物品與食物造成的細菌與蟑螂分泌物、糞便污染,直接被蟑螂取食掉的食物反而很少。蟑螂喜歡溫暖、潮濕、黑暗的環境,具有趨觸性而喜歡藏身在非常狹小的縫隙中,例如溝渠、垃圾堆、堆積物品下、廚具櫥櫃、浴室等空間都是蟑螂常聚集滋生的位置。另外,蟑螂畏光,除非躲藏的地方蟑螂數量過於密集,否則蟑螂不會在白天隨意出沒;已經懷有卵鞘的雌蟲與若蟲不會遠離藏匿點,而雄成蟲則比較會做較遠距離的移動找尋食物與水。所以常聽到甚至看到有人為了殺蟑螂而追著牠們噴了滿屋子的殺蟲劑,但這並不是有效率的方法。
居家防治蟑螂,可用數種殺蟲劑防治:自動噴霧殺蟲劑用於直接噴灑在蟑螂身上或往狹縫處噴灑來驅殺蟑螂,或者噴灑在蟑螂入侵、移動的路徑表面上做殘效處理。
如果是在廚房、餐廳、機房、抽屜之類有許多食物、餐具、電器等物品儲放的地方不適合用自動噴霧,就可以使用例如蟑螂餌站或是蟑螂凝膠餌劑,利用當中的誘引配方誘集蟑螂取食而中毒死亡;除此之外,使用水蒸煙霧式殺蟲劑或一次性氣霧式殺蟲劑,則可藉由這些產品所釋出的極細藥劑顆粒深入到縫隙與角落,來殺死躲藏在裡面的蟑螂。
防治蟑螂要經常清理桌面下、水槽下、冰箱下、櫃子內、電器內、開關盒內等蟑螂喜藏匿之處所。蟑螂為患嚴重之地區,應定期施用殘效性殺蟑劑。除了使用藥劑之外,也要做好環境管理。落水頭、流理台等連接排水管道的地方,要使用防蟑零件,如可開闔的落水頭、流理台不銹鋼濾杯等阻擋蟑螂侵入、櫥櫃等收納物品用的容器封邊條要定期檢查有無破損凹陷;瓦斯爐、流理台、垃圾桶等常見食物殘渣的位置要保持清潔;垃圾不宜擺放過久,平日應加蓋或打包並且短時間間隔便要丟棄,回收瓶罐也要沖洗後存放,避免汁液或殘渣留在裡面引誘蟑螂等害蟲。窗戶應加裝紗窗,連接戶外的門之門縫也應加裝檔片或是長條毛刷避免蟑螂從下方縫隙入侵屋內。因為住家蟑螂是我們的居家環境中,最難以清除的一種,牠們通常畫伏夜出,懂得避人耳目,能在空中滑翔,也能爬行及鑽入壁縫。蟑螂還有一項特異功能,那就是對於殺蟲劑能迅速地產生藥性,所以要收拾牠,還得常出新招才行。
有時候家裡偶而看到的其他小動物也是蟑螂的剋星,例如俗稱「旯犽」(或者白話一點的同音代稱「喇牙」) 的白額高腳蛛,是一種行動迅速、不結網的蜘蛛,牠們是住家蟑螂的主要天敵;有時候還會看到一隻肚子與觸角快速擺動的胡蜂,叫做「蜚蠊瘦蜂」(Evania appendigaster),雌蟲會搜尋蟑螂卵鞘,把她的卵產在蟑螂卵鞘裡,瘦蜂的幼蟲孵化後就會以蟑螂卵為食,因此這種胡蜂對我們來說也是益蟲。此外,像是壁虎也會捕食蟑螂;或許有人會對這些不請自來的蜘蛛、寄生蜂與壁虎覺得很困擾,甚至感到恐懼,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只要家裡的環境清潔,不會孳生蟲蟻,這些小傢伙沒有東西可吃,自然就會離開,也就不會造成住戶的困擾了。
我們提供的服務:
1、免費現場檢查提供防治建議。
2、使用合法有效安全特殊環境用藥專業施工。
3、應客戶需求製作施工報告書備查。